骗子谎称发放学生"生活补助" 42位家长被骗50余万
点击:99 发布时间:2021-04-29 13:54:14
继山东临沂的十八岁女孩徐玉玉的悲剧事件发生还不足半年,类似的事件又在南充悄悄上演。
“你是xx同学家长吗?你娃娃九年义务教育马上结束了,可以领取国家拨下来的生活补助……你联系教育局的王主任,他的电话是……”
你是否接到过这样的电话?如果有,千万小心,这其实是一通诈骗电话,而且有人已经上当受骗。
11月27日,成都商报记者从蓬安县人民法院获悉,去年中考前夕,男子苏勋在网上购买了5万余条南充初三学生的家庭信息,随后找到几名同伙,冒充老师、教育局工作人员给家长打电话,以“发放生活补助款”为由实施电话诈骗。不到两个月时间里,先后有42名家长上当受骗,共计被骗50余万元。
为何类似的诈骗案件屡屡发生?此次案件虽然并未造成人员上完,但是严重影响到了社会风气,值得深思。
如今,个人信息泄露一直遭社会诟病,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。“撒网式”的电信诈骗不可怕,可怕的是诈骗者掌握了你详细的个人信息,以“权威机构”的身份来骗取你的信任,而你毫无防备地一步一步陷入圈套……
据专家分析,个人信息泄露有多种可能性:人为泄露私人信息;储存信息的电脑、手机等设备遭攻击破解;信息录入系统存在漏洞等等。而苏勋的诈骗事件中很明显就是恶性的人为信息泄露。据苏勋等人交代,他们在对南充籍学生家长实施诈骗的同时,还在网上购买了8000条广元籍以及1万余条巴中籍学生的信息实施诈骗。而已使用过的3.5万条南充籍学生信息,苏在网上又以1.5万元价格卖给了他人。作为存储有大量个人信息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,在面对当下严重的信息安全威胁,必须加强机构内部的信息安全建设。除了传统的外网防攻击之外,更应该加强内网安全管理。
个人信息安全防护是一项系统工程,政府部门作为公民个人信息最大的拥有者,首先应高度重视在个人信息应用方面的管理,为公民网上活动和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。同时,相关企业要加强技术管理,不仅要防范网络攻击,更需要加强内部系统安全管理,做好权限控制,加强系统内数据加密保护,规范内网安全管理,守护公民的信息安全,提升机构的社会公信力。而普通大众也要提高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和能力,防范网络行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。